|
|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 |
李占星;牛玉柏;胡瑛; |
|
|
摘要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更多还原
|
|
|
[1] |
蔺义芹,张丹丹. 超扫描技术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中的作用[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00-308. |
[2] |
薛宪方,褚珊珊,宁晓梅. 创业团队目标导向、内隐协调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36-344. |
[3] |
张海航, 周吉帆. 社会场景下联合表征的整合机制[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291-299. |
[4] |
彭坤霞丽,李英武. 组织幽默感研究综述[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76-384. |
[5] |
黄文军, 段继鹏, 尹军, 张锋. 违规和违法行为责任归咎的身份效应——基于官员、富人与普通人间的比较分析[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66-375. |
[6] |
沙晶莹,张向葵,邓小平. 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同质性的元分析[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45-354. |
[7] |
李昀宸,张 敏. 个体经验和线索提示对焦虑共情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09-317. |
[8] |
房慧聪,杨林腾,刘怡涛. 认知负荷与期望水平对非注意盲视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27-335. |
[9] |
章雷钢, 金婷婷, 蒋怀滨. 从外部召唤到主动担责:领导-成员交换对职业使命感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55-365. |
[10] |
方天米,李胡傲,马正,彭泽亚,谢怡萍,朱诚峰, 王慈, 宋超, 高在峰. 图示写实性对飞机安全须知卡可理解性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4): 318-326. |
[11] |
敬娇娇,高 闯, 胡安凯, 耿秋月. 共情对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3): 265-275. |
[12] |
黄元娜, 魏子晗,沈丝楚,王晓田,葛列众, 何贵兵,李纾. 互联网海量信息环境对人类决策提出的挑战及其应对方式[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3): 195-209. |
[13] |
张蕊,李锋. 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情感的中介作用
[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3): 220-230. |
[14] |
段锦云,曾 恺,阎 寒. 服务型领导影响员工建言的双重机制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3): 210-219. |
[15] |
李强, 梁栋,陈坡,徐玮. 农民工情绪性、弹性和坚韧性特质及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J]. 应用心理学, 2017, 23(3): 276-2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