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
|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20卷 1期
刊出日期:2014-03-20
论文
论文
3
压力使人短视?来自跨期决策的证据
陈希希;何贵兵
跨期决策是指个体对不同时间点上的收益或损失进行的权衡和选择。本研究探讨了日常慢性压力知觉和实验室急性压力操作对跨期决策的影响。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压力感与跨期决策中的短期偏好有关;研究二采用社会压力测试范式(TSST)在实验室进行压力操作,同样发现压力组被试比控制组更偏好"小而近"的选项。研究认为,压力使人在跨期决策中倾向于短视选择,可能与双系统激活模式和自我控制资源损耗有关。 更多还原
2014 Vol. 20 (1): 3-10 [
摘要
] (
218
)
PDF
(323 KB) (
1679
)
11
数字差异和概率差异对比率偏差的影响
徐富明;李彬;相鹏;孟贞贞;张慧
比率偏差是一种常见的决策偏差,指的是当小概率事件以不同比率形式呈现时,人们倾向于认为以较小数字呈现的事件更不可能发生。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两个研究中分别探讨了数字差异和概率差异对比率偏差的影响,结果发现:(1)比率偏差的产生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稳健性;(2)等概率条件下比率偏差的发生率不随两个比率间的数字差异的增大而增大;(3)不等概率条件下比率偏差程度不随两个比率间概率差异的改变而改变。
2014 Vol. 20 (1): 11-17 [
摘要
] (
65
)
PDF
(252 KB) (
316
)
18
情绪Stroop效应: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
陈亚萍;李晓东;鲍晓旋;刘旭阳;李好好;
为了考查情绪Stroop效应的产生机制是威胁驱动还是反应偏差,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般负性情绪词语和中性词语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二用威胁性的情绪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实验均要求一组被试做按键反应,另一组被试做摇杆反应。结果发现,当实验材料为词语时,未出现情绪Stroop效应;当实验材料为威胁性图片时,无论是趋向性反应方式还是回避性反应方式,都出现了情绪Stroop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威胁驱动机制。 更多还原
2014 Vol. 20 (1): 18-24 [
摘要
] (
72
)
PDF
(255 KB) (
474
)
25
元情绪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周炎根;张鹏程;卢家楣;
元情绪作为情绪智力的核心,是决定个体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为系统考察元情绪的研究现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回顾以往研究,即先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定量分析该领域研究的概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具体内容从概念界定、测量工具和相关因素研究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系统梳理。最后,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
2014 Vol. 20 (1): 25-31 [
摘要
] (
83
)
PDF
(268 KB) (
411
)
32
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促进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
李占星;牛玉柏;胡瑛;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更多还原
2014 Vol. 20 (1): 32-39 [
摘要
] (
60
)
PDF
(284 KB) (
480
)
40
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傅旭波;吴明证;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幼儿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组合,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从实证角度考察混龄教育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方法,追踪了40个分别来自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班级的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助人情境,安排不同的受助对象,对比两种教育模式下幼儿的助人行为成绩及前后测成绩的变化。结果发现,幼儿在不同助人情境中的助人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过混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比接受过同龄教育的年长幼儿更倾向于帮助低龄幼儿;混龄教育幼儿后测的助人行为较前测有了显著的提高,同龄教育幼儿的助人行为变化不显著。这表明,混龄教育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他们对待低龄幼儿的助人行为中。 更多还原
2014 Vol. 20 (1): 40-48 [
摘要
] (
74
)
PDF
(321 KB) (
629
)
49
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也可改善公众对残疾人的态度
马婷;徐钟庚;叶莉芳;张锋;
以镶嵌残疾人图片的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为文本阅读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概念启动范式,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改善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阅读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性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负性认知评价,而且可以提高其对残疾人的钦佩感和减弱其对残疾人的嫌弃感,同时也可提高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积极趋近行为和减弱对该类人群的消极趋近和消极回避行为,从而证明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可改善公众对残疾人的负性态度的假设。因此,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尽力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引导和塑造其身残志不残的品质,有助于改善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消极态度。
2014 Vol. 20 (1): 49-59 [
摘要
] (
70
)
PDF
(486 KB) (
450
)
60
伦理型领导、互动公平与员工帮助行为:亲社会动机的调节作用
王永跃;祝涛;王健;
通过分析由问卷调查获得的323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帮助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伦理型领导与互动公平显著正相关;互动公平在伦理型领导与帮助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亲社会动机调节了互动公平在伦理型领导与帮助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结论:伦理型领导通过互动公平激发员工帮助行为的发生,且员工的亲社会动机会增强伦理型领导的效力。
2014 Vol. 20 (1): 60-66 [
摘要
] (
69
)
PDF
(278 KB) (
781
)
67
工作投入如何影响员工建言:认知灵活性和权力动机的作用
吴道友;高丽丽;段锦云;
员工建言日益成为组织创新和变革的推动力,在学术界它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多从社会交换的视角来探索建言的发生机制,而从社会认知的视角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本研究将弥补该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苏南地区企业单位选取368份有效配对样本,研究探索了员工的工作投入对其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认知灵活性和权力动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工作投入对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言效能感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认知灵活性正向调节工作投入与建言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权力动机负向调节建言效能感对工作投入和建言行为的中介作用。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存在的局限,并对建言行为的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更多还原
2014 Vol. 20 (1): 67-75 [
摘要
] (
76
)
PDF
(320 KB) (
1115
)
76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陈玲丽;金盛华;刘文
编制区分参照对象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检验其信度和效度。在文献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构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理论维度,编写问卷条目。先对385名被试实施初测,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对766名被试实施再测,进行结构验证和信度检验。结果发现,区分参照对象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是包含价值选择和行为理念的两维结构,由19个条目组成。该问卷构想效度和信度良好。因此,区分参照对象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问卷可以作为测量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效工具。
2014 Vol. 20 (1): 76-84 [
摘要
] (
89
)
PDF
(311 KB) (
830
)
85
女性体形对吸引力与能力评价影响的分离效应
毕研玲;杨挺
采用Stunkard等人编制的9点女性体形评定图片,使用排序法、评分法、评估法以及选美和选搭档的情景题目,对女性体形、吸引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各种方法一致发现吸引力与能力均和体形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但最具能力的体形和最具吸引力的体形并不一致,人们倾向认为偏瘦体形人物最具吸引力,但中等体形人物能力最强,存在分离现象。此外,女性虽不能正确知觉男性眼中最有吸引力的体形,但能正确知觉男性眼中最有能力的体形。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男性的分配观念可为女性不惜牺牲能力评价而热衷减肥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人们认清体形吸引力与体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的分离关系,帮助女性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的体形。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可为有效减少女性盲目减肥提供科学依据。
2014 Vol. 20 (1): 85-95 [
摘要
] (
80
)
PDF
(508 KB) (
334
)
官方二维码
欢迎关注
《应用心理学杂志社》
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应用心理学》评选2023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2024年度《应用心理学》编辑部致谢暨2024年度投稿统计
2024年度《应用心理学》审稿人致谢名单
《应用心理学》第一届青年编委招募启事
《应用心理学》“人工智能影响认知与心理”主题专刊征稿启事
《应用心理学》“生育心理”主题专刊征稿启事
注意:本刊将于2025年起将[研究要点]栏目修改为[研究启示]
注意假冒网站!
下载中心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心理发展与教育
版权所有 © 应用心理学杂志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302号 备案号:
浙ICP备16001248号-1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